《中国制造2025》十年征程收官在即。回顾这十年,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 "制造大国" 向 "制造强国" 的关键一跃。作为深耕智能制造领域的职业教育机构,宝马上线娱乐bm1211cc倍感振奋,也深知肩负的责任。
01 中国制造十年辉煌成就,见证时代变革

2015年5月,国务院正式印发《中国制造 2025》,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,其以 “创新驱动、质量为先、绿色发展、结构优化、人才为本” 为基本方针,锚定信息技术、高端装备、新材料等十大重点领域。历经十年系统推进,中国制造业实现了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的关键转型,在产业基础能力、技术创新水平、绿色低碳发展等维度取得突破性进展,为全球制造业发展贡献了 “中国方案”。
《中国制造 2025》实施十年来,中国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:
数字化转型加速
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,产业数字化底座全面夯实。工业互联网平台覆盖41个国民经济大类,5G + 工业互联网项目超12万个。
高端装备突破
高端装备与关键零部件自主化突破,产业链供应链韧性显著增强。C919 国产率达78%,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球65%,"复兴号" 实现全面自主化。
绿色制造体系构建
绿色制造体系加速构建,低碳转型支撑 “双碳” 目标落地。国家级绿色工厂3616家,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能耗下降26.4%。
新兴产业崛起
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,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。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增长3倍,创新药获批数量增长5倍。
区域协调发展
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优化,产业布局更趋合理。十年间,我国依托区域资源禀赋,构建起 “东部引领、中部崛起、西部承接、东北振兴” 的制造业区域协调发展格局,推动产业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。
02 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,“后2025时代”迎黄金机遇

随着《中国制造 2025》十年目标的基本实现,中国制造业进入 “后 2025 时代”,这一阶段的核心任务是巩固既有优势、突破短板弱项,推动制造业从 “中国制造” 向 “中国智造”“中国精造” 跨越,为 2035 年基本实现制造强国目标奠定基础。
PART.01 聚焦原创技术突破,筑牢产业链自主可控根基
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,布局一批前沿性、颠覆性技术研发,重点突破半导体及集成电路、高端数控机床、航空发动机、工业软件等 “卡脖子” 领域,构建 “基础研究 - 应用研究 - 产业化” 全链条创新体系。具体路径包括:
1.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:依托国家实验室、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平台,组建跨领域、跨企业的创新联合体,集中攻关14纳米以下先进制程芯片、EUV 光刻机、高端轴承等 “硬骨头” 技术,力争到2030年实现先进制程芯片、高端数控机床等领域的自主可控。
2. 完善创新激励机制:加大对制造业创新的财政支持,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从75%提升至100%,并向中小企业倾斜;建立 “创新容错” 机制,鼓励企业开展前沿技术研发,对失败的重大创新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成本补偿。
3. 加强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替代:制定 “核心零部件国产化清单”,明确各领域国产化时间表、路线图,推动企业开展 “进口替代” 攻关;建立核心零部件 “备份体系”,避免因单一供应商断供导致产业链中断,提升供应链韧性。
PART.02 深化绿色低碳转型,推动制造业与能源结构协同发展
以 “双碳” 目标为引领,将绿色低碳贯穿于制造业全生命周期,推动制造业与新能源、储能等产业协同发展,构建 “低碳制造 + 清洁能源” 的绿色产业体系。具体路径包括:
1. 推广绿色制造技术与工艺:在钢铁、水泥、化工等高耗能行业,推广低碳冶炼、干法水泥、循环经济等技术,力争到2030年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较2025年再下降15%;推动汽车、电子信息等行业开展绿色设计,推广可拆卸、可回收的产品设计理念,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率。
2. 构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:推动制造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光伏、风电项目,实现 “自发自用、余电上网”;鼓励企业使用绿电,建立 “绿电交易平台”,对使用绿电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,力争到2030年制造业绿电使用率达到40%。
3. 完善绿色低碳标准与评价体系:制定覆盖产品设计、生产、使用、回收全流程的绿色低碳标准,将碳排放强度纳入企业绩效评价体系;建立 “碳足迹追溯系统”,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可视化,推动企业开展碳减排认证。
PART.03 加速智能化升级,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制造体系
以工业互联网为核心载体,推动5G-A、人工智能、数字孪生、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,构建 “数字驱动、智能高效” 的数字制造体系。具体路径包括:
1. 建设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:升级现有工业互联网平台,提升算力支撑能力与数据安全保障水平,力争到2030年建成3-5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,覆盖90% 以上的国民经济大类。
2. 推广 “智能工厂 + 数字孪生” 模式:在汽车、航空航天、电子信息等行业,推广数字孪生技术,实现产品设计、生产制造、运维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仿真,力争到203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工厂覆盖率达到60%。
3. 加强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:制定《工业数据安全管理办法》,明确工业数据分类分级标准,建立数据安全监测预警体系;推动企业开展数据安全认证,防范数据泄露、篡改等风险,保障数字制造体系安全运行。
PART.04 优化区域与国际合作,构建多元化、韧性强的产业格局

立足国内大循环,协同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,优化区域产业布局,加强国际合作,构建 “国内协调、国际互补” 的产业发展格局。具体路径包括:
1. 深化区域产业协同:推动长三角、珠三角、京津冀等东部地区向 “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 转型,发展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;支持中西部地区依托资源优势,发展新能源、新材料等产业,打造特色产业集群;推动东北地区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,发展高端装备、冰雪装备等产业,形成区域互补、错位发展的格局。
2. 拓展国际合作空间:积极参与全球制造业治理,推动中国标准与国际标准对接,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话语权;深化与 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的制造业合作,建设一批跨国产业园区,推动中国装备、技术、标准 “走出去”;在半导体、新能源等领域,开展 “对等合作”,与国外企业建立技术共享、市场共享的合作机制,避免 “脱钩断链”。

3. 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:围绕集成电路、新能源汽车、高端装备等领域,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级产业集群,力争到2030年形成5-8个产值超万亿元的世界级产业集群,其中集成电路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产值突破3万亿元,进入全球产业集群第一梯队。
“后2025时代”,中国制造业更是明确了核心发展方向。聚焦原创技术突破,将重点攻关半导体及集成电路、高端数控机床等 “卡脖子” 领域;深化绿色低碳转型,推动高耗能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进一步下降,构建绿色能源供应体系;加速智能化升级,打造全球领先的数字制造体系,到203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智能工厂覆盖率预计达到60%。如此广阔的发展前景,意味着制造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求将持续旺盛,选择制造业相关职业,就是选择了一条充满机遇的发展道路。
03 制造业招聘需求旺盛,多领域岗位“求贤若渴”

全行业招聘需求与招聘薪酬趋势

制造行业招聘量
从《2025年全行业薪酬白皮书》的招聘数据来看,制造业招聘需求虽有季节性波动,但整体规模可观,且部分细分领域招聘热度持续攀升。2024年初,制造业招聘需求较高,1月招聘量为47.9万,3月达到全年峰值62.9万,反映出制造业在年初生产计划和订单驱动下的集中用工需求。尽管下半年招聘需求有所下降,但从长期来看,随着制造业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的推进,相关岗位的招聘需求将保持稳定增长。
从细分领域方面来看
新能源汽车、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、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招聘需求尤为突出。新能源汽车行业,在电动化、智能化变革的推动下,对智能驾驶工程师、新能源电机工程师、电池研发工程师等岗位需求旺盛。半导体行业作为国家战略重点,芯片设计、制造、封测等环节对高端工程师与研发团队的需求迫切,2024年初招聘量保持在较高水平,虽然后期有所波动,但行业长期发展潜力大,人才缺口明显。
从区域分布方面来看

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仍是制造业招聘需求的核心聚集区,上海、苏州、深圳等城市制造业岗位需求量居高不下。苏州在制造业岗位需求达到33万,是典型的长三角制造业核心;同时,中西部地区如重庆、成都、武汉等城市,依托产业转移和本地发展,制造业招聘需求也在不断增长,为求职者提供了更多选择。

然而,招聘市场的繁荣背后,是制造业专业技能人才的严重短缺。许多企业面临 “招工难” 的困境,尤其是具备实操能力和专业知识的技术型人才。宝马11222.线路入口职业培训学校深知市场需求,针对制造业热门岗位开设了一系列专业培训课程,如工业机器人运维、新能源汽车维修、数控编程、模具设计等,帮助学员掌握实用技能,满足企业招聘需求,顺利入职心仪岗位。
04 制造业薪资待遇优厚,职级提升空间大

制造业不仅发展前景好、招聘需求大,薪资待遇也十分可观,且随着职级提升和技能增长,薪资涨幅明显。根据《2025年全行业薪酬白皮书》数据,制造业不同职级、不同岗位的薪酬差距清晰,整体呈现 “职级越高、薪酬越高” 的规律,且核心技术岗位薪资优势突出。
制造业薪酬


在一线城市,制造业管理与资深岗位薪酬水平较高。以制造经理和工艺设计经理为例,年总现金收入50分位分别达到56.1万元和53.4万元,75分位更能突破65万元以上,充分体现了这些岗位在生产管理与工艺优化中的核心价值。中高级主管岗位,如制造主管、电气主管、资深机械设计工程师等,年总现金收入50分位普遍在30万至40万元之间,薪酬增长潜力较大。即使是中级工程师岗位,如制造工程师、仪表工程师、机械设计工程师等,年总现金收入也处于20万元左右的区间,相对稳定且具备提升空间。
智能制造薪资率


从涨薪率来看,尽管全行业涨薪率趋于温和,但制造业核心技术岗位的涨薪率仍保持在较高水平。2021年制造业涨薪率 6.9%,2022年为 5.6%,虽然后续有所下降,但随着制造业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的推进,具备核心技能的人才薪资增长动力依然强劲。特别是在新能源、集成电路、高端装备等新兴领域,企业为吸引和留住人才,往往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资待遇和福利体系,如年终奖金、股权激励、带薪培训、住房补贴等。
制造行业涨薪率
附:全行业涨薪率
宝马11222.线路入口职业培训学校的学员毕业后,凭借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操经验,入职制造业企业后往往能获得较高的起薪。同时,我们与众多知名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,为学员提供就业推荐服务,帮助学员进入优质企业,开启职业发展之路。随着学员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、提升技能,职级晋升和薪资增长的速度也会明显加快,实现个人职业价值与收入的双重提升。
05 选择宝马11222.线路入口职校,开启制造业高薪职业生涯

在制造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当下,选择一所专业的职业培训学校,系统学习实用技能,是进入制造业高薪岗位的关键一步。宝马11222.线路入口职业培训学校自成立以来,始终以培养高素质、高技能的制造业人才为己任,凭借优质的教学资源、专业的师资团队和完善的就业服务,赢得了学员和企业的一致好评。
课程全面完善
在课程设置上,我们紧密结合制造业发展趋势和企业招聘需求,开设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运维、数控编程与加工、模具设计与制造、PLC 编程与自动化控制等热门专业课程。课程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,不仅涵盖专业基础知识,还包含大量实操训练,让学员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掌握实际工作所需的技能。例如,在工业机器人课程中,学员将在配备了主流品牌工业机器人的实训车间进行实操训练,模拟真实生产场景,熟练掌握机器人编程、调试、维护等技能。
最强师资力量
师资方面,宝马11222.线路入口职校汇聚了一批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。他们大多曾在知名制造企业担任技术骨干或管理岗位,熟悉行业发展动态和企业岗位需求,能够将实际工作中的案例融入教学中,让学员学到更实用、更贴合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。同时,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和学习,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知识体系,确保教学质量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。
帮助服务就业
为了帮助学员顺利就业,宝马11222.线路入口职校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。我们与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地区的众多知名制造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,为学员提供就业推荐、校园招聘、企业实习等服务。学校还会定期举办就业指导讲座,帮助学员制作简历、提升面试技巧,增强学员的就业竞争力。此外,我们还为学员提供毕业后的跟踪服务,及时了解学员在企业的工作情况,为学员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,助力学员在职业生涯中持续发展。
制造业的黄金时代已经来临,广阔的行业前景、旺盛的招聘需求和优厚的薪资待遇,为求职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。如果你渴望进入制造业,开启高薪职业生涯,那么宝马11222.线路入口职业培训学校就是你最佳的选择。在这里,你将学到实用的专业技能,结识行业精英,获得优质的就业机会,实现自己的职业梦想。现在就来咨询报名,让我们一起助力你在制造业的赛道上乘风破浪,成就精彩人生!